产品中心PRODUCT CENTER

在发展中求生存,不断完善,以良好信誉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迅速发展
资讯中心 产品中心

首页-产品中心-CSTR厌氧反应器原理

CSTR厌氧反应器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10-08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3

硫化物对厌氧系统的毒性:①未离解的H2S对厌氧消化微生物的毒性比较大,其中的产甲烷菌对硫化氢尤为敏感。原因可能在于H2S能自由透过细胞膜与细胞内细胞色素中的铁和含铁物质相结合,使电子传递体丧失活性,代谢受阻。②沼气气相中的H2S与溶于厌氧消化液中的H2S呈平衡状态。③亚硫酸对厌氧硝化细菌的抑制浓度为50-100mg/L,其毒性有时超过H2S。④厌氧硝化细菌对硫酸盐的耐受程度较高,硫酸盐的抑制浓度为3000-5000mg/L,甚至可以更高。⑤硫酸盐对厌氧消化的抑制作用与废水的COD浓度有关。EGSB 可以高速地处理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水。CSTR厌氧反应器原理

UASB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:

有机废水以一定的上升流速从反应器底部进入UASB的颗粒污泥床,废水中的有机物与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接触并产生沼气。沼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释放,并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,形成较大的气泡。在气泡的搅动和上升流速的共同作用下,颗粒污泥床发生膨胀,部分颗粒污泥处于悬浮状态,形成污泥悬浮层。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底部的污泥层中开始消化,在上部的污泥悬浮层中完成消化。经厌氧消化后的废水流经三相分离器的窄缝,进入UASB的污泥沉淀区,厌氧消化液中的污泥在沉淀区内沉淀下来,又通过三相分离器的窄缝,重新返回至UASB的反应区内,继续参与有机物的厌氧消化。厌氧出水则从上部的溢流堰排出。 河北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工艺IC PLUS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高。

厌氧絮状污泥:厌氧絮状污泥又称非颗粒污泥,通常呈松散的丝状与分枝的絮状,其特点是①结构松散、没有固定的形状与结构;②产甲烷的活性较低,污泥负荷约为0.1-0.5kgCOD/(kgVS·d);③沉降速度较慢,约为1-10m/h。厌氧絮状污泥沉降速度慢的原因在于:①絮状污泥比表面积大、容易吸附更多的沼气气泡,使相对密度下降,极易悬浮在发酵液中。②发酵液中的悬浮物会阻碍絮状污泥的沉降,悬浮物的浓度较高时,絮状污泥甚至会成为一种久久不能沉降的“分散污泥”。③由于悬浮物的消化周期较长,在较长时间内絮状污泥都会有沼气气泡的附着,长久阻碍絮状污泥的沉降,这也是形成分散污泥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厌氧反应所需的微量元素:

厌氧消化微生物需要多种的微量元素,尤其是铁、镍、钴、钼、镁等。所有的产甲烷菌均需要铁、镍和钴。

1.产甲烷菌对铁的需要量比较大,吸收率也较高。铁的浓度比较好范围在10mg/L以上。

2.镍是产甲烷菌中辅助酶的重要成分。

3.生物合成时还需要元素钴。

4.钼能嗜热自养甲烷杆菌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的生长。

5.有些产甲烷需要较高浓度的元素镁。

产甲烷菌对微量元素的要求比其他厌氧消化菌更为敏感,缺乏微量元素对厌氧处理的影响远超过好氧系统。 IC厌氧反应器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。

厌氧出水的COD构成:厌氧出水的COD通常是由这3种物质所构成:①残留的可溶性COD,由不能甲烷化的可溶性的有机物所构成;②菌体污泥构成的COD,由厌氧消化微生物所构成;③非菌体污泥构成的COD,由不能水解的固体悬浮物所构成。为此,要改善厌氧出水的水质,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有:①在厌氧消化前对固体悬浮物含量高的废水,进行固液分离或作水解酸化处理;②采用颗粒污泥反应器;③定期从厌氧反应器中排除厌氧污泥;④从厌氧出水中分理出厌氧污泥。厌氧滤床可分为上流式厌氧滤床和下降式厌氧滤床二种。河北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工艺

外循环厌氧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强。CSTR厌氧反应器原理

pH值对厌氧消化的影响:

①发酵液的pH值在6.2~8.0的范围内,厌氧消化能够顺利进行。当pH8.0时,厌氧消化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或完全的抑制。pH

②在厌氧消化过程中,反应器中发酵液的pH值能自然稳定在6.5~7.5的范围内,并不需要人工进行调节。如果发酵液的pH值超出6.2~8.0的范围,预示着反应器可能出现问题或已经出现了问题,这时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人工干预。

③能迅速产酸的有机废水(如含糖和淀粉的废水)进入反应器后,会导致pH值下降,一经消化,pH值便会迅速上升与恢复。

④含大量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后,由于氨/铵的释放,pH值会有所上升。

⑤厌氧消化反应适宜的pH值为6.5~7.5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进水的pH值都必须要达到6.5~7.5的范围。很多酸性有机废水在进入厌氧反应器前,不必把废水的pH调节至中性。

⑥用碱调节pH值偏低的废水也是有益的,因为可以增加进水中的碱度,增强对厌氧消化液pH值的缓冲能力。 CSTR厌氧反应器原理

关注我们
微信账号

扫一扫
手机浏览

Copyright©2025    版权所有  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河南博祥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  网站地图  电脑端